《2021北京市通勤特征年度报告》来了!市民的平均通勤距离和时间有多长?“最辛苦”的通勤人群分布在哪里?不同区域的通勤有啥不一样的特点?疫情又是如何影响了北京交通呢?
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1039治堵大家谈”节目,特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智能交通所所长孙建平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智能交通所高级工程师雷方舒,和大家聊聊北京通勤那些事。
△《一路畅通》节目两位嘉宾在直播
2021年市民平均
通勤距离13.3公里,通勤时耗51分钟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1北京市通勤特征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中心城的平均通勤时耗是51分钟,平均通勤距离是13.3公里。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智能交通所高级工程师雷方舒在节目中介绍,其中“非通勤”需求——购物、就医、娱乐、旅游等这种随机需求的出行,平均时耗只有40分钟,出行距离大概在10公里左右。通过测算,早高峰通勤占比能够达到80%,非通勤出行在早高峰只占到20%左右。在平峰时段,比如11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非通勤出行量能占到80%以上。
去年北京中心城区45分钟以内通勤占比52%
45分钟以内通勤是城市交通一个重要指标,《北京建设健康城市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也把45分钟以内通勤列入到了体检指标当中。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中心城的45分钟以内通勤占到了52%。其中,居住在二三四环的居民45分钟以内通勤占较高。
燕郊来京通勤人群超30%在北京CBD工作
《2021北京市通勤特征年度报告》显示,河北燕郊来京工作通勤人群中,有超过30%的人在北京CBD工作,超过10%在通州。除此之外,中关村、望京、亦庄等地也都有燕郊来的工作者分布,主要还是在北京东部区域为主。他们大多早晨6点就要出门,早高峰整体比城区提前1小时左右,极端通勤人群占比很高。
环球影城的三条主要通道流量大
环球影城位于城市副中心,又在京哈、东六环两条高速的交界处,同时又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环球影城,备受关注。开园之后环球周边的人同比增长不少,从环球开园后的第一个国庆假期特征来看,大部分游客在上午9点半到10点左右入园,晚上8点左右离开,从下午14点到下午19点这段时间内,园区游客数量最高。
游客到环球来的主要通道有三条,两条地铁线通道:1号线和7号线,还有一条京哈高速。东六环也是一条重要通道,但是流量还是明显低于京哈一些。
雷方舒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环球周边的交通运行情况还算良好。道路、轨道的供给能力都比较充足,游客进场、散场都比较有序,随着疫情状况的缓解和未来环球影城二期工程的竣工,周边交通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受疫情影响,北京节前后通勤迎来新变化
2021年北京通勤表现出了受疫情影响的特殊的特征,春节假期前后为疫情防控最严峻时期,往年返乡带来的节前后通勤出行下降现象明显减弱,而“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小长假前1-2天通勤出行出现一定幅度的减少。
北京的城市“苏醒环”和五条通勤走廊
极端通勤区域“起早贪黑‘’
雷方舒在节目中介绍,五六环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的占比要高,尤其是像回天以北、通州、大兴,都是比较明显的极端通勤占比略高一些的区域,当然最高的还是北三县,燕郊地区到北京来工作的通勤者,极端通勤十分严重。
从工作的区域来看,可以总结为“南高北低”,也就是说在长安街以南像金融街、CBD、丽泽、亦庄等区域上班的人45分钟以内通勤的占比要高一些,而长安街以北像中关村一带、望京、上地等区域都明显极端通勤比例要更高。
北京早高峰特征:城市“苏醒环”
北京早高峰是7点到9点,但并不是7点一到,全市各个地方都是早高峰了。北京的早高峰是从西南向东北这个方向逐渐开始的。
雷方舒介绍,北京是从西南方向开始苏醒的,住在西南方向房山、石景山等地的工作者上班出发最早,基本上是在7点半以前;然后逐渐到西南三、四环周边的工作者开始踏上了通勤的道路,基本上是在7点半到8点左右;然后最后蔓延到东北方向,像住在东北方向回天地区、望京、CBD等这些区域的工作者,大多要在8点以后才开始踏上上班的路。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开始的早高峰,我们把这种早高峰通勤的空间蔓延起了个名字叫做北京的城市“苏醒环”。
北京早高峰存在5条通勤走廊
《2021北京市通勤特征年度报告》显示,北京早高峰通勤基本上是向心的,有五条非常明显的通勤走廊。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智能交通所所长孙建平在节目中介绍了这五条通勤走廊。
从东边通州到CBD及周边方向
东北部从望京到CBD以北以及CBD的方向
北部从天通苑到CBD以北、及CBD的方向
西北部从昌平到回龙观再到上地、中关村方向
西南方向从房山到丰台科技园的方向
“非通勤”出行叠加,北京晚高峰比早高峰更堵
雷方舒介绍,北京早高峰的持续时间短一些,但是通勤集中度更高,最高峰时段在7点到8点,小时通勤占比能够达到15%。晚高峰由于企业下班时间不同,形成三个下班晚高峰,分别是下午17点、17点半、和18点。
下班人群被分散了,晚高峰时间也就被拉长了,再加上有很多加班人群,晚高峰的持续时间就相对比较长,高峰也就相对没有那么集中,最高峰时段在17点到18点,小时通勤占比也就只有10%。
通过交通指数监测,晚高峰其实比早高峰还要更堵一些,是因为晚高峰通勤之外的餐饮、娱乐、休闲等这些我们叫“非通勤”出行的叠加,导致晚高峰出行的交织,进而加重了道路的拥堵状态。
早晚高峰出行两招避堵
一方面,通勤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尽量的采取公共交通方式,释放部分道路压力;另一方面呢,如果是弹性比较大的一类出行,可选择尽量的避开早晚高峰时段,也就是避开造成早晨7点到9点,晚上17点到19点这两个最高峰时段。
受新政策影响,早晚高峰出行出现变化
受“双减”政策影响,2021年9月的早晚高峰出行较2020年9月同期出现了一些变化:早晨5点到7点出行量略有降低,而7点到9点的出行量有所增加;早晨第一个高峰时间延后约15分钟,第二个高峰时间延后约5分钟;而晚高峰三次高峰均延后约5分钟。
△《一路畅通》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合影
北京中心城去年平均通勤时耗是51分钟
您“超时”了吗?
转发!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