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有了“怀柔”这个名称,经过了千年的文化沉淀,怀柔区拥有包括传统技艺、民俗在内的多项非遗和悠久深厚的长城文化,多民族文化也在这里交汇融合,这些不仅影响和滋润着当地的百姓,还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从今天起
(资料图)
我们将推出专栏
《怀柔文化范儿》
向您讲述今天的怀柔区
以文化为窗口
将生态自然景观和深厚人文景观创新融合
不断向世界展示着怀柔区
民族团结、开放包容的文化范儿!
今天
我们来聊聊
国家非遗——敛巧饭
提起敛巧饭
就不得不说到杨树底下村
杨树底下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
以“敛巧饭”活动著名
正月十六这一天
村里人会放下手里的一切
共同来举办这场盛宴
生火、做饭、供奉……
这场盛宴最初源于感恩
↓↓
传说,杨树底下村的祖先迁徙到此处,看此处山清水秀,决定在此定居,在获得粮食的种子时,得到了麻雀的帮助,让村里人得以在这里生存扎根了下来。麻雀在当地称为家雀(jiā qiǎo),“雀”谐音“巧”,于是将仪式命名为“敛巧饭”。村民为表达感激之情,决定在正月十六举办仪式感谢麻雀的帮助和大自然的赠予。200年来,杨树底下村世世代代的村民从来没有忘记过感恩。
在吃敛巧饭前,首先要“扬饭喂鸟”,将饭食抛向东西南北四方,以唤来麻雀啄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站在敛巧饭文化广场大锅边上的妇女们边跟着喊“生火点柴喽”,边开始做“巧饭”,“生财气,点旺运,预祝财源兴旺,日子红红火火!”老者口中说着吉祥话。村民们换下围裙,穿上演出服,歌舞节目也随之开场,广场上热闹非凡,锣鼓声、音乐声响成一片。
开饭了!
↓↓
随着扑面而来的蒸汽,敛巧饭的香气也阵阵飘散,忙碌了一早上的“敛巧饭”就要完成,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盛上一碗巧饭,大家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共品“敛巧饭”,感受着团圆幸福。
村里人认为,正是“敛巧饭”的传承,使得这个村邻里和睦,村风和谐,高寿老人越来越多,考学入选的学子,比比皆是。如今,敛巧饭早已成了杨树底下村村民心中“家乡”的代名词。
“敛巧饭”文化不仅积淀着杨树底下村人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同时,也逐渐成为怀柔区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全区百姓独特的精神追求,2008年6月,敛巧饭民俗活动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6年开始怀柔区每年举办“敛巧饭”民俗风情节,搭建了即可参与也可直观感知“敛巧”文化的平台,同时也建立起了怀柔区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交流平台。
资料来源:张立明张薇
图文编辑:杨蕊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