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快讯 >

房山区大石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40多位“打工候鸟”回乡就业

“先有大石窝,后有北京城”提到大石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汉白玉。近年来,大石窝镇的功能定位不仅是“石经石作历史文化旅游名镇”,还是“农业种植观光小镇”。说起农业,此前,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了大石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了40多位“打工候鸟”回乡就业。

房山区大石窝镇的农民老唐,今年放下了背了5年的打工行囊,回到家门口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老家现在有发展!”老唐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金每亩每年1800元,岗位薪金每月到手4500元,再加上绩效奖金和企业运营金,一地生四“金”,一年收入顶过去三年。

老唐名叫唐志伟,今年49岁,手上布满老茧。年轻的时候,老唐家门口就有石材加工厂,谋个差事足够解决温饱。5年前,为还北京一片蓝天,大石窝镇开始产业转型,陆续关停污染企业,大面积造林美化环境。老唐收入下降,无奈之下当上了“打工候鸟”。“跑过运输、当过泥瓦匠、卖过建材……每年出了正月就得走,临到年底才回家。”可在外“漂着”,租房、吃饭都是开销,一年到头,也就挣2万元。


(资料图片)

像老唐一样的“打工候鸟”,全镇最高峰时有数百人。大石窝镇党委负责人表示,别看这里位于首都西南角、毗邻河北,位置偏,但是土壤好,农业“老把式”多。依托分区规划赋予的“石经石作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农业种植观光小镇”定位,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运而生,其建设目的,就是要让曾经以石材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尽快走出转型阵痛,帮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颐景园等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同步成立,进一步拓宽销路。

经过3年多的建设,产业园于去年年底通过了市级验收。紧接着,趁着春节假期,回乡的“打工候鸟”们来到园区参观。“第一印象,这棚建得真不错!气温、湿度都自动调节,播种、施肥的机器都能直接开进去。”老唐对老家农业的固有认知改变了,“过去我也种过地,那棚就高一米出头,人在里面干活都直不起腰。”再跟运营方细聊聊,土地流转金、岗位薪金、绩效奖金、企业运营金,还有“五险”……“工资有保底,干得好挣得更多。”老唐一合计,光岗位薪金,一年就有54000元,再加上奖金,一年轻松攒下6万元,是过去外出打工的3倍!

截止到目前,大石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吸引40多位“打工候鸟”回乡就业。“重体力劳动都有机器,我就负责干这些精细活儿。”别看入职刚仨月,但老唐已经是“育苗熟练工”了,粗糙的大手,干起活来却灵巧得很——一拢,几团小秧苗结对来到盆里;一挑,抽出棵大约3厘米高的秧,放在指间;一抹,纤细的苗立马立在盘中,真是“轻拢慢捻抹复挑”。

老唐回乡就业之后,每当听说有农业专家来考察、有新的企业来谈合作,都会特兴奋,“有这么多人关心和支持乡村振兴,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近年来,大石窝镇依托文化、生态和环境优势,按照“石经石作历史文化旅游名镇农业种植观光小镇”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京冀交界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汉白玉资源优势,发挥云居寺文化组团效应,依托镇域内文旅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初步形成了3条文旅融合发展主线。

依托云居寺文化组团,形成以云居寺、高庄矿、中华石雕艺术园、镇江营遗址为点位的历史文化游。

依托种养联动、高效循环利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了辛庄林下经济、王家磨生态观光园、颐景园农民田间学校等美丽乡村游。

依托高端民宿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了融合当地汉白玉文化及禅院文化元素的精品民宿游。

下一步,大石窝镇将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用好汉白玉文化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改造后的汉白玉文化艺术宫进行对外开放。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好高庄矿这个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合作,发展文旅休闲项目,打文旅牌、吃文旅饭,不断提升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稳步推进大石窝镇文旅融合转型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tv.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电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