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召开《2022年顺义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顺义区生态环境亮眼“成绩单”,并介绍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组合拳”。
新闻发布会现场。
(资料图)
打造蓝天生态底色
“顺义蓝”格外美丽。
一直以来,空气质量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022年全区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187天升至294天,排名全市第一;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84.8微克降至每立方米29微克,首次进入“20+”阶段,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近十年最优水平。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今年,区生态环境局在大气治理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对策和新方法。开展“一微克”行动区级示范,对中关村顺义园汽车基地板块涉VOCs企业开展排放溯源分析及减排措施跟踪评估;组织重点企业安装具体到生产线的电量监控设施,形成经验并逐步推广;开展汽车制造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对辖区内具备改造条件的燃气锅炉开展不少于100蒸吨的深度低氮改造。以工业园区、物流基地等场所内3吨及以下叉车为重点,完成200辆叉车电动化。同时,深入治理扬尘污染。今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局印发了《顺义区2023年扬尘治理工作方案》和《顺义区扬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针对顽固多发的扬尘问题,进一步捋清行业部门和属地责任,将扬尘监管做实做细,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营造水清河畅美景
城北减河水清岸绿。
顺义生态宜居环境美。
《2022年顺义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里提到,2022年顺义区7个水质断面全部达标,Ⅰ-Ⅲ类断面占比71.4%。区生态环境局水科科长刘鹏向记者介绍,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顺义区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合力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能力,积极应对水污染防治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顺义区每季度调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充分利用“三函一调度”机制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水质情况,确保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以考核为抓手,充分调动了属地治水提标的积极性。全区85个生态补偿断面扣缴补偿金,从2018年扣缴3921.5万元,到2022年扣缴530万元,降幅86.5%。依托31套水质自动在线监测子站,率先搭建完成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初步构建了“一账、一图、一库”的水环境监管体系。联合区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吹哨报到”机制,使属地治理水环境问题有的放矢。与下游三河市建立了水环境联保联治机制,与廊坊市对接了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为科学有效应对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奠定了基础。
创新土壤环境监管
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采集土壤样本。
《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发布会上,区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李希堃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顺义区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原则,聚焦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领域,全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在创新监管方面,顺义区积极探索工业企业原址地块点位“一张图”管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开展疑似污染地块遥感影像监测,有效监控地块变化情况。依法督促落实土壤调查,并细化明确了三个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公众的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意识。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