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
(资料图)
座座白塔
色洁白 形优美
承载段段历史
是北京建都历史上
标志性的文化遗存
赏白塔
可知古韵悠悠
本期
文旅君带大家
走近北京的白塔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北海白塔全部由砖砌成,通体为白色,塔高3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圆下方,富有变化。塔座为方形的折角形须弥座,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下半部如古老的铜钟覆罩,边缘悬挂着十四个迎风作响的小铜钟,最上面是鎏金宝珠塔刹,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
威仪的宝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彰显出帝王气势,是皇家园林北海的一座代表性建筑。
白塔与山门、石牌坊至智珠殿、见春亭等一组建筑、风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乾隆年间刻立的“琼岛春阴”碑就位于琼岛东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是北京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的覆钵式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覆钵式塔之一。
元世祖忽必烈灭金并定都北京后,于至元八年(1271年)在大都西部兴建象征王者之都的大佛塔,诏令精于此道的尼泊尔人阿尼哥主持设计和施工。八年后,白塔建成。
白塔通高近51米,由塔基、塔座、覆钵、相轮、华盖和塔刹六部分组成,是一座典型的覆钵式塔。整个白塔外形雄浑、通体洁白,倍显庄严和圣洁,有着浓郁的古印度式佛塔的风姿。
白塔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也成为中尼两国友好的象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
潭柘寺白塔
潭柘寺白塔即金刚延寿塔,位于潭柘寺内第四进院的东路,是白色覆钵式砖石塔,建于圆通殿与地藏殿之间。
金刚延寿塔为明代越靖王朱瞻墉出资于正统二年(1437年)所建,次年九月建成,推断建塔的目的,一是为朱瞻墉的母亲祈福,祝母亲健康长寿;另一种可能是将母亲生前使用过的遗物以及生辰八字和佛经存放在塔内,供后人瞻仰。
金刚延寿塔高约16.8米,由塔基、须弥座、覆钵式塔身、相轮和塔刹等组成。塔两边是庙宇山墙,塔前左右各有一棵古松树,松树直干云状树冠,形成一塔二树的潭柘寺一景,又名曰:“双凤舞塔”,整座白塔被松枝笼罩着,呼应拜塔延寿之意。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下
西黄寺白塔
西黄寺白塔即清净化城塔,是圆寂于西黄寺内的六世班禅的衣冠塔,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成,故又俗称“班禅塔”。
其形制仿照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呈“亚”字形。三米多高的汉白玉金刚宝座之上,建有五座塔,主塔为西藏风格的覆钵式塔,高23.28米,居于正中;四周各有一座高9米的八角行经幢式塔,向外凸出。
塔的左右有石犼,前后有牌楼,加上东西碑亭,构成了对称肃穆的建筑群格局。前后牌楼是屋宇式建筑形式,内外两侧有乾隆御笔楹联。整体上,清净化城塔融合了汉、藏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点,彼此不同却又浑然和谐。
围绕清净化城塔,西黄寺其他角落亦是清心的好去处。寺院内植有柏树、槐树、紫竹,风动时,竹叶飒飒作响,一派幽静美好的景象。树下有石桌石凳,可稍作休息。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外黄寺大街11号
大觉寺白塔
大觉寺白塔矗立于寺庙中轴线的最高点,为一座佛教覆钵式白塔。白塔属于砖石结构,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塔高约15米,下有八角须弥座,中部是圆形塔肚,上方是细长的相轮,顶上饰有宝盖。
塔基高50厘米,呈四方形。塔座为八角形,正面朝东,上枋和下枋雕刻仰俯莲花,四周由祥龙、葵花、牡丹、莲花、西番莲等图案砖雕构成。
塔身呈覆钵式,上宽下窄,正面有焰光式塔门。塔身上面的相轮共有十三层。最上面是华盖,华盖下悬有风铃8个。整座白塔,造型优美,比例匀称。
白塔周围松柏环绕,南面一棵松树,北面一棵柏树,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向白塔生长,似乎是要将白塔抱住,此景即为“大觉寺八绝”之一的“松柏抱塔”。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大觉寺路9号
妙峰山白塔
妙峰山白塔始建于民国年间,由雪白大理岩筑砌而成,挺立山巅,翘首天外。整座白塔用材讲究,建筑精良,形态端庄,洁白醒目,是妙峰山娘娘庙的标志性建筑。
白塔高6.9米,形制为覆钵式喇嘛塔。基座为四方形的须弥座,每面宽4.2米、高2米左右,浮雕出聚宝盆和祥云图案,束腰处共雕有16尊金刚力士和仙人。须弥座的上下檐浮雕莲花瓣。须弥座之上,是五层石阶,依次收分,最上一层为仰莲造型。
塔身是半球形覆钵,四面各有一座焰光门,门内雕有云纹、卷草、带纹、花朵等图案。
塔刹为细瓶颈形,上有十三道相箍,象征着“十三重天”。上端为铜质华盖,饰有流苏、华幔和铃铎。刹顶是三层铜质宝珠,俗称“三肚葫芦宝顶”。
白塔所在塔院,修筑在崖石之巅,海拔1012米,前临大壑,视野极为开阔。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