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城市副中心驻区30家银行去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一万笔约241亿元,发放科技创新类企业贷款超520笔约46亿元。记者昨日获悉,区金融办立足惠企纾困领域、聚焦中小微市场主体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力推“五大举措”引导优质金融资源助力普惠点领域发展,打造优质副中心金融营商环境,赋能实体经济稳增长。金融“活水”持续浇灌至小微、科创、绿色、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
优化营商全力推“五大举措”
中小微企业贷款成本不断降低,驻区金融机构也有了贷款风险补偿等一揽子保障机制“兜底”。如今,副中心日益优化的金融营商环境,得益于去年区金融办实施的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担保费用补助、担保代偿、增强国有企业担保能力等“五大举措”。
【资料图】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通州区在2022年对符合条件、在贷款服务中心办理首次贷款业务的中小微企业,按实际获得贷款利息的20%给予贴息补助,对受疫情影响突出的行业企业贴息比例提高至40%。
通过贷款风险补偿等机制,区金融办鼓励驻区银行机构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同时,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出现不良,企业无法还贷的情况,政府将对银行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风险补偿。
为缓解企业经营困境,通州区鼓励驻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2022年新申请的银行贷款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政府按贷款额给予不超过年化1%的担保费用补助。
为实现融资担保风险在政银担之间合理分担,通州区着力构建风险分担机制,针对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业务发生不良的情况,财政将给予一定比例的担保代偿资金。
此外,区金融办还持续鼓励驻区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创新担保业务及产品,增强融资担保能力,更好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担保需求。
“助企纾困”发万笔小微贷款
去年在疫情中,区金融办各项扎实举措接连落地,为企业送去了一项项“大礼包”,相继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区金融办高效推动全市“融资纾困直通车”工作机制落户副中心,助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共梳理物流保供、商业流通等民生领域企业融资需求超700条,协调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解决融资难题。“我们已促成银企沟通超1700次,达成融资意向近4亿元,提升了企业融资质效。”区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李俊霞介绍。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驻区30家银行去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一万笔约241亿元,首贷、续贷和无还本续贷共发放近3700笔,贷款余额超680亿元;发放科技创新类企业贷款超520笔约46亿元,金融对科技类企业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发放绿色信贷超210笔,贷款余额超250亿元,持续增强绿色信贷供给能力。
政策支持也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担保能力。在2022年,区金融办落实市、区两级金融纾困措施,实施贷款风险补偿及担保费用补贴两项措施,已给予驻区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资金补助超213万元,助力中小微企业缓解经营困境。
不仅如此,区金融办还在大力探索“名单制”跟进服务模式。持续强化副中心重大工程项目服务统筹,全力倡导名单内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通州区重大工程项目。2022年,通州区首批“名单制”21家属地银行已对接完成重大工程项目129个,新增融资规模5.63亿元,驻区金融机构得以高效服务于副中心重大项目的建设单位。
精准对接 帮企业渡过难关
纾困解难,为企业“加油赋能”;简化流程,解企业“燃眉之急”;精准对接,织密服务“保障网”。去年,在区金融办协调下,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出手,帮助一家家副中心企业渡过难关。
区金融办发现区内某农业农村合作社经营困境后,鼓励农商银行副中心分行与企业精准对接,连续三年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去年新一轮疫情突然来袭后,农商银行副中心分行再次第一时间对接该合作社,了解其采购计划及资金需求,克服疫情间贷款申请、发放等多种困难,迅速完成了700万元的贷款发放,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兴业银行北京通州支行去年深耕普惠服务、科技转型、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增进与驻区中小微企业的沟通对接。在了解到区内某园艺科技企业受融资成本、抵质押物不足等问题影响,经营发展缓慢的情况后,该行第一时间组织尽调,评估企业前景和经营现状,最终通过线上科创云贷产品成功为其子公司发放普惠贷款200万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通州区某商务服务企业坐落于环球影城辐射区,成为通州区文旅局首批准入的十家乡村特色民宿之一。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加上疫情影响,该企业出现50万元资金缺口,融资受到阻碍。农商银行副中心分行通过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贷时间,畅通资金“绿色通道”,迅速将这笔50万元融资款发放至企业,解决其燃眉之急。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赵鹏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