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快讯 >

环球关注:短视频里的错别字和“烂梗” 你的孩子也在看吗?

“老师,报giao”

“你这个老六”

“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为它看了视频不点赞!”

......

现如今,

小孩爱说的烂梗越来越多了!

(截图自微博)

近日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了媒体评论、网友热议。

近年来,沉迷于网络,

尤其是短视频和小游戏的孩子,

越来越低龄化。

这让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

短视频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误导?

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1

网络“烂梗”制造“精神垃圾”

据央视网报道,现如今,“网梗”甚至“烂梗”已经成为一些孩子语言体系的一部分,“老六”“鸡你太美”“蓝色妖姬”你不爱……有老师在留言区评论,上课几乎不敢提到某些字和词,提到学生就会笑。

有网友留言,孩子平时在家虽然不看这类视频,但嘴里也时常会说“老六”“服了你这个老六”,不少家长都留言提到孩子出现“用梗”的情况。

还有一类是偏成人化的制作和表达,充斥在打着青少年科普旗号的视频中,譬如让许多家长深恶痛绝的“白雪公主和贝儿”系列,过早地把“美丑”“穷富”还有所谓的“绿茶”等一些概念,灌输给孩子。

2分钟看电影系列,也被如法炮制用来“收割”孩子。在一个名为《小猪佩奇发生诡异事件》的视频中,张口就是“注意看,那个房子里还关着一只猪”,真是有那味儿了……

有家长留言讲述了自家娃看到视频后,出现害怕的情绪。

2

短视频错别字频出

南京石鼓路小学语文教师王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分享了学生写错别字的经历:

有一次我在给学生默词的时候,说到其乐无穷这个成语,当天批改就发现有不少孩子将“其乐无穷”的“其”写成了“骑行”的“骑”。问了孩子们才知道,原来是看了短视频的错别字成语才写错的。

王文老师提醒: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短视频内容动作看一两遍就会了,如果成天看错字,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之后老师就很难纠正了。

时下火爆的短视频平台上,为方便网民观看,很多短视频都配了字幕。不过,有网友发现一些短视频字幕从标题到内容,错别字频出,甚至短短十几个字的一句话里,就有两三个错别字。

“垃圾桶”写成“辣鸡桶”,“崩溃”写成“奔溃”,“喜欢”写成“稀饭”,“看看”写成“康康”,用“xswl”代替“笑死我了”。

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啊”“哦”“呗”的语气助词,被替换成发音类似的象声文字,比如:

“哦”被替换成“凹”⬇️

“呗”被替换成“憋”⬇️

“然而”被替换成“然鹅”⬇️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安庭在今年的两会提出了“短视频平台错字别字怪字”问题,并建议完善审查、惩戒制度。他指出,目前,短视频滥用、误用、错用的汉字的问题高发频发,有的转发以万计,点赞量更是高达几十万,影响力不容小觑。

3

新一代“5G宝宝”

应该如何和网络相处?

近日,育儿领域的知名自媒体博主、作家 @格十三,杭州技师学院教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在接受央视网的采访中,为孩子的上网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一起来看看——

@格十三的建议:

孩子每天上网的时候,家长最担心的是什么?

一个是不良信息,比如,某些平台或网站会突然跳出来奇奇怪怪的漫画、表情包,很成人化、很粗俗,这次关掉了,下次还会跳出来,还没有历史记录。

还有,沉迷于游戏和短视频。网上也能看到不少孩子因沉迷于游戏,到了吃饭、睡觉都顾不上,需要专门治疗的新闻。毕竟连大人都天天沉迷,更何况小孩呢?

有家长抱怨说“这届家长太难了”:给孩子玩手机,孩子就一门心思扑在上面;不给孩子玩手机,家长又没那么多精力随时看着孩子,您怎么看待家长对“电子保姆”的又爱又恨呢?

家长用“电子保姆”既有“无奈型”,也有“偷懒型”。偷懒的家长要克服惰性,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大多数家长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是出于无奈。很难要求每一个家长24小时把孩子“拴”在裤腰带上,一直玩过家家、堆积木,所以“电子保姆”很难避开。

但是,网络不仅可以做“保姆”,也可以当“教辅”。家长可以在电子产品里下载一些优秀的动画片、科普节目、纪录片,引导孩子通过网络增长见识。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孩子沉迷于网络,一定是家长没管好。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这样说的人往往还没有孩子,不知道家长也有一肚子委屈:我好不容易培养出了像朋友一样的亲子关系,好家伙,你一个游戏或者短视频出现,我和孩子就闹翻了。

当然,有些聪明的家长会因势利导。我看到有家长会买健身环,和孩子一起玩感应游戏,又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亲子互动。网络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要看家长怎么引导孩子利用网络。

孩子沉迷上网,影响的似乎不只是孩子和家长。之前有老师在社交平台吐槽“如果我有罪,请让教育局处分我,而不是学生在我面前叫‘报giao’”,您怎么看待孩子把网络风气带进校园呢?

现在孩子爱用“yyds”“绝了”“你是我的神”这些网梗,本身并不是什么污言秽语,它代表了一种时代风潮,是年轻人的一种活力,平时开开玩笑无伤大雅。

但是学校应该有这个责任心,应该教育学生它不能作为正式语言来使用,尤其是语言系统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比如,老师可以规定,在作文中使用网梗要扣分,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这不是正式的语言,是我们的玩笑话。这些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和时代接轨,就是这个意思。

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针对学生使用网络的问题,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多提供一些文体活动内容,让学生们在学校的课余活动再丰富一些,在学习之余可以多参加体育活动,有益身心健康,也能培养更多爱好,提高格调。

在家长应该如何把握好监管孩子的尺度这一问题上,杨金龙提到:

我自己也是老师,我和学生家长们聊过,发现现在家长对孩子上网的问题普遍更重视了。教育方法也更得当,比如给小孩立规矩,设立玩儿游戏的时长上限,玩会儿游戏要置换一段学习时间,这都是很有用的引导。在这个问题上,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格十三则认为:

堵不如疏,与其给孩子打造一个“电子真空”环境,家长的引导才是更关键的。你越是跟他站在对立的角度,他越是会觉得“你不让我看,我就非要看”,很多叛逆期的孩子都会这样。

来源:综合“首都教育微信号”、新京报学习公社、央视网、新华日报

编辑:高飞

责编:赵欣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4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tv.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电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